■ 本報記者 李 寧
中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前2個月,中泰雙邊貿易額為1488.8億元,同比增長11.9%。其中,中國出口1003.1億元,同比增長13.3%;進口485.7億元,同比增長9.1%。中國連續多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伙伴,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三大貿易伙伴。
業界分析認為,中泰經貿合作優勢互補,展望未來,兩國互利合作空間廣闊,共贏發展前景可期。
經貿往來日益活躍
中泰兩國互為重要貿易伙伴。近年來,中國的機械設備、電子產品、汽車零部件等制造業產品在泰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,而泰國的熱帶水果、天然橡膠、稻米等農產品也持續大量出口中國市場。2024年,中泰雙邊貿易額為9533.4億元,同比增長7.4%。
中國是泰國第一大農產品和水果出口市場。有熱帶“水果之王”之稱的榴蓮正是近年來中泰農產品貿易往來日益深化、越來越多泰國優質特色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。泰國是全球主要的榴蓮生產和出口國之一,每年都有大量榴蓮出口到中國。特別是隨著中國—東盟自貿區建設深入推進、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》(RCEP)提質升級,西部陸海新通道等互聯互通項目加快建設,以及跨境冷鏈物流體系快速發展等,泰國榴蓮得以更加高效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。去年1至10月,中國進口泰國鮮果榴蓮超78.47萬噸,進口貨值達274.9億元;進口泰國冷凍類榴蓮產品超4.4萬噸,貨值21.58億元。而得益于中國市場,近年來泰國榴蓮種植面積日益擴大,果農收入也不斷提高。
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赴泰投資興業。泰國投資委員會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是泰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國,申請投資810個項目,申請投資金額1746億泰銖。據報道,泰國投資委員會秘書長那里·特斯迪拉素迪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中國是泰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之一,投資領域包括電子元件、電路板、智能家電、數據中心、電動汽車等,這些投資非常符合泰國工業發展方向,也是泰國政府大力推廣的領域,顯示出兩國之間緊密的經貿聯系。
雙邊合作不斷拓展
從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到旅游等人文領域,近年來中泰雙邊合作不斷拓展。
中泰兩國在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成果。泰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,2024年6月泰國能源部制定了新版電力發展計劃。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37年,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從2023年的20%提升至51%。去年3月,由中企承包建設的泰國孔敬府烏汶叻水面漂浮光伏電站并網發電,這是泰國電力局第一個集水面光伏、清潔水電、高效儲能系統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于一體的示范性電站工程項目。建設水面漂浮光伏電站是泰國實現清潔能源生產、保障電力供應穩定的重要一步,項目提供的清潔能源不僅為泰東北部民眾帶來更多福祉,也將助力當地綠色低碳轉型和經濟發展。
作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汽車生產國,近年來泰國積極推動汽車電動化。為進一步促進可持續交通的發展,按照泰國政府的計劃,到2030年,新能源汽車要達到全國汽車銷量的30%。憑借高質量的產品、現代創新的設計和具有競爭優勢的價格,中國新能源汽車贏得越來越多泰國消費者的青睞。據泰國汽車協會統計,2023年泰國電動汽車總登記量約7.6萬輛,占汽車登記總量的12%,其中前四名均為中國品牌,前十名內中國品牌占8個席位。不僅僅向泰國出口新能源汽車,一批中國新能源車企還在泰國投資建廠。去年7月,比亞迪在泰國建設的東南亞首家電動汽車廠竣工,位于泰國羅勇府的廣汽埃安智能工廠正式投產……從整車出口到當地投資建廠,中國車企不僅帶給泰國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,也助力了當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。
旅游交流日益頻繁。自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簽證協定正式生效以來,中國游客位居泰國外籍游客來源地榜首,泰國赴華游客數量較2023年大幅增長。旅游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,曼谷的古跡寺廟、普吉的海島風光等,都吸引著大批中國游客到訪。據泰國政府數據,泰國2024年接待國際游客逾3500萬人次,中國游客是最大游客群體,超過670萬人次。今年1月,泰國接待外國游客370萬人次,其中中國游客占比超過六分之一。
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“中泰友誼金色50年”。面向未來,雙方將繼續弘揚傳統友好,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,推動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走深走實。